以有效沟通为目的的工程口译初探
摘要:本文对工程口译做了全面介绍。首先对翻译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然后分别从目的、原则、标准等三方面对工程口译这一职业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工程口译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紧接着对工程口译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本论文对从事该行业的译员提出了详细全面的要求,并对从事这一特殊行业的译员的权利和忌讳做了简单概述。
关键字:工程 口译 沟通
Primary Study on Project Interpreting Aimed at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Freelancer Dashuai (Aaron) Wang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roject interpreting. The author makes a review about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aim, the principles, the standards and the procedure of project interpreting in details. After that, he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tips for project interpreting. At last, the author lists the seven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project interpreting and points out the rights and the taboos for being a project interpreter.
Key words: project, interpreting, communication
1. 翻译历史
翻译是指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相互转化的一种社会活动,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达到信息交流和沟通的目的。自从猿猴进化成为近代智能人,具备了说话的能力之后,就有翻译活动的存在,这期间的翻译活动仅限于是口译。直到后来人类的言语具有了特定符号,即文字形成,才开始出现笔译。
翻译这一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与人类文明发展史并肩。到现代社会,国际交流更加频繁,翻译更加重要。《中国翻译通史》一文提到“季羡林先生曾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条长河,它之所以永不枯竭,是因为不断有新水注入,历史上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①
然而翻译从一种社会活动演变成一种科学,则是近代的事情,即翻译学,是指对翻译活动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由于中国强大的儒家思想学说,以及清末政府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近代落伍,不仅经济,军事,乃至对人类活动的研究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近代对翻译的研究终其不离“信、达、雅”三字。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繁荣,也带来了文化发展,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翻译高潮,以及对翻译理论的引进和吸收。被称为“当代翻译理论之父”的奈达(Eugene A.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颇受欢迎。另外,德国两位著名翻译家弗米尔(Hans, J. Vermeer)和赖斯(Katherina Reiss)创立的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对国际翻译理论具有重要贡献。
国内对翻译的研究已是百花齐放,目前对翻译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文学,政经,科技等方方面面,已是成果累累。
①《中国翻译通史》,马祖毅等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2
2. 工程口译
关于翻译的分类,广义上可以分为笔译和口译。狭义上,就要根据翻译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政经翻译,工程翻译等等。
在近代全球化的大浪潮下,翻译空前活跃。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入世“引进来,走出去”的经济政策,中国与世界交流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可谓开创历史新纪元。在这种大环境下,各行各业分工不断明细,工程翻译从翻译这一大行业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一个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新兴工种。
工程翻译是指这类社会活动,在诸如此类或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或出口国内设备和技术,工程项目之中,翻译人员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为中外双方交流和沟通提供语言支持,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工程翻译的特点是翻译形式多为专业领域性口译,内容涉及机械,电气,商务,谈判等方面。由于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该工种的难度。本论文专门研究工程口译。工程口译总体要求为独当一面,既要具备高超口译能力,又要有一定的工业背景知识,正应征了“专一长而通百艺”的说法。
工程口译古已有之,只不过在当代才行成规模。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不全面,更是缺乏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活动。本论文分别从目的、原则、标准等三方面对工程口译这一行业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工程口译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紧接着对工程口译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总结。
3. 一个目的
首先,工程口译是一项目的性很明确的活动。工程项目里,持不通语言的人之间交流沟通存在天然沟壑,工程口译人员好比一座横跨沟壑的桥梁,保证沟通的可能性。一般来讲,“口译人员不是将一种语言的所有词汇都用另一种语言中的所有相对应的词汇译出来的一部机器,口译人员也不是用自己高超的演技和惊人的艺术感染力把整个各大厅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的那种名演员……出色的口译人员便会用最恰当的方式,把不同感情色彩和有最细微差别的讲话,都原原本本地忠实地传达给听众。”①
由此可见,工程口译,其工作场合特殊性,翻译内容独特性,决定了其目的为高效沟通,即正确及时地完成信息转化活动。与一切人类活动类似,下文将逐一讨论工程口译自己的原则、标准、过程和方法。
4. 三个原则
其次,工程口译有三原则即诚信、专业、低调。
诚信,指工程口译从业者,应当具备优秀的翻译职业道德。由于译员工作特殊性,经常接触到机密性信息,商业机密,因此诚实守信及其重要。这是最基本的一点,是全世界翻译人员的共识。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ers)的职业道德守则第2条明确规定“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shall be bound by the strictest secrecy, which must be observed towards all persons and with regard to all information disclosed in the course of the practice of the profession at any gathering not open to the public.”即:协会会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准则。任何不对外开放的会议中,所有人员均需对口译过程中披露的所有信息严格保密。②
专业,指译员本身能力足以出色完成所承接的翻译任务。中国有古语“没有金刚钻,
①《口译须知》,让.艾赫贝尔(瑞士)著,孙慧双译,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82年5月第一版:1-2
② AIIC官网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别揽瓷器活”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ers)的职业道德守则第3条明确规定“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shall not accept any assignment for which they are not qualified. Acceptance of an assignment shall imply a moral undertaking on the member's part to work with all due professionalism.” ①协会会员不得承接任何无法胜任的任务。接受任务则表示译员道义上承诺将以应有的专业水准工作。同时也是说,译员应该有自己经常涉足的翻译领域和专业范围,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接受从没接触过的领域。当然同声传译不在这个范围。
低调,则强调译员态度,由于口译服务对象大都为社会高层人士,口译员既不能因为如此而有自卑倾向,更不能因为双方无法越过自己直接交流而觉得自己如何如何。译员始终是幕后工作者,应低调行事,不卑不亢,专注工作,保证双方持续性无障碍交流。有人提出,一个译员如果能让中外双方在交流时感觉到没有译员存在,这才是上乘翻译。
工程口译人员必须以上述三原则为行动和工作准则,做个合格的译员。
5. 六个标准
准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指意思准确无误,选词用语恰当合适,尤其是明显具有不同感情色彩的词汇。做翻译容不得半点虚假和错误,这就要求译员功底深厚,双语基础扎实,并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完整,不但指完整译出讲话者的话语,译文不可缺少原话的内容,更要注意不可以随意添加讲话者原本没有的内容。这需要译员思维敏捷,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过这个“完整”是指特定环境下的完整。很多时候,讲话者说出一些话,但并不希望告诉对方,一般情况下讲话者会明确告知译员哪些话不需翻译。有时译员会听到讲话者说出一些有伤风雅或者不利双方关系的言语,而且并没有告知译员是否翻译,这个时候译员可以稍微停顿,询问一下讲话者是否将其译出。
简明,指话语简洁明了,当然这是在讲话者没有故意含糊其辞的前提下。商务会谈时经常遇到此类情况,有时讲话者不想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者故意回避,会故意含糊其辞,甚至答非所问。此时译员只需直接译出即可,听者会明白其中的玄机。
通顺,指译文语句通顺,符合译入语日常用语习惯,不可出现翻译腔。
清晰,指译员声音清晰,不可带有方言和口音。由于中外双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国家,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双方讲话不可避免地带有地方口音,译员不但要听得懂,更要用清晰的标准发音翻译出来。英译中自然要使用普通话,中译英也应尽量使用标准的国际音标发音。
及时,指口译转换活动要及时,讲话者说完话之后,两至三秒的时间,译员必须开口。这涉及到译员的瞬间记忆能力,事先可与中外双方沟通一下,让双方尽量避免说起话来不停顿,最好一到二分钟内。如果有必要,译员需携带笔记本,做笔记以辅助翻译。当然,随着翻译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持续翻译的时间也应当不断延长。
6. 过程:
工程口译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过程,每一个过程的完成都与译员自身条件密不可分。这也是为什么本论文第九部分要特别提出对译员身体素质的要求。
双眼:时刻观察双方面部表情,行为动作,尤其是尽可能捕捉双方的眼神。
双耳:耳朵主要用来接受双方讲话者的话语、语气、语调,这对于译员准确完整简明地翻译有重要作用。
双手:手可以用来笔记以辅助记忆,也可以按照讲话者那样做出各种手势,
① AIIC官网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以帮助表达讲话者的思想情感。
嘴:用目的语的言语表达经过大脑整合的信息和思想感情。
大脑:不但记忆源语,而且要整合并综合分析从眼耳手传递过来的信息,控制嘴进行表达出来。
鼻:鼻子控制呼吸,调整鼻息以缓解劳累和刚开始存在的压力。
有上可见,口译是指运用目的语的言语,通过口发音表达源语的思想感情和信息,
完成高效沟通的目的。
以上即整个口译过程,听中有记,记中有思,思中有译,译中有听,各个器官各有分工,同时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大脑的协调下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极少数情况下,如机器轰鸣的车间,可暂闭双眼,轻微呼吸,以便耳朵可集中全力去听。
7. 口译方法
工程口译的翻译方法,顺译,解释,概况,省略,亦可以按照同声传译方法进行模拟训练。仲伟合先生在其论文《英汉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提出同声传译基本方法非常经典,很是中用:
(1)顺 译: 译员按听到的原语的句子顺序,把整个句子切成意群单位或信息单位,再使用连接词把这些单位自然连接起来,译出整体的意思。
(2)及时调整:调整是同声翻译中的校译过程,是译员根据接受到的新的内容调整信息、纠正错译、补充漏译的重要环节。
(3)信息整合:信息重组是同声翻译的总策略。也就是根据原语的信息点在目的语中根据目的语的语言习惯重新组织信息。
(4)适当简约: 所谓简约就是在直接译入到目的语中很难被目的语听众理解的情况下而采取简化语言形式、解释、归纳、概述原语信息的一种翻译原则。
(5) 信息等值:口译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原语中的字、词、句有时很难译得十全十美,译员要努力做到的是根据接受的词、句及语篇内容掌握原语发言人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同时用听众很容易理解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①
着重指出有以下几点。
口译方法中的解释,指原文具有特点的文化色彩,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相等值的词汇。比如中文“福”这个字,一般译为happiness或者blessing,可这两个词都无法完整表达这个词的意义,blessing更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不放尝试这样解释:in Chinese culture, FU“福”means the situation that I, being healthy both in body and heart, have a secured life and live in harmony with everybody, especially with my family and friends。(福在中国文化里指一种状态,即有稳定的生活,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相处。)
关于笔记,记什么,怎么记是很关键的部分。口译时间性,通常并不允许译员去做笔记,因为笔记只会延误时间。不过在会谈时要用到一系列专有名词或者数字的时候,最好用笔记下来。
翻译是练出来的,再好的翻译方法都必须付诸于实践。有位翻译前辈这样形容: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事知道;三天不练,世界知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8. 译员要求:
8.1 双语功底。口译员除了具备优秀的外语能力,更要具备深厚的母语即中文功底。不但要对听说读写精通,更要深谙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和习俗。同时,译员要
①《英汉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仲伟合著:3-4
经常磨练自己的耳朵,对目的语和译入语的各种方言快速反应。
8.2 翻译技巧。外人常常以为懂了外语就可以做翻译,这是对翻译的普遍误解。翻译是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有规律,有技巧,有原则。翻译技巧更是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因此有人说翻译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并不无道理。
8.3 百科知识。做翻译,尤其是工程口译,不但要有以上两点,更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和工业常识,如常用机器零部件的表达法,生产工艺技术的常用词汇,乃至新闻时政,体育,科学发明等等都应有所涉猎和积累。正如一位口译前辈所说的“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即专一长而通百艺。
8.4 心理素质。工程口译,基本上都是工作现场,有时需要面对数十人,因此对口译
员的心里素质有严格要求。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也许刚
开始会少微有些紧张,不过一旦专心投入到工作当中,紧张之情会缓解很多。通俗说,口译人员应当有副厚脸皮。即使翻错了,或者翻漏了,亦不可表现出来 ,先让谈话继续,找到时机再补回来。
8.5 身体素质。其实工程口译是一项很辛苦的体力活,很多时候无法按时吃饭,整点睡觉。在工作现场,更要随着双方人员跑前跑后。因此有副好身体及其重要,尤其要有一张厚嘴皮,有副好嗓子,无论说多久的话都不口渴。有时候不是不口渴,只是不敢去喝水。因为一旦喝水多了,难免要去厕所,总不能让中外双方因为译员要去厕所而停止交流吧。
8.6 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翻译同样。口译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保密协议,对自己的翻译内容负责。一旦有不遵守这些准则的情况出现,那么该译员的翻译生涯就要画上句号了。
8.7 外交礼仪。口译人员是连接中国与外国的桥梁,是外国了解中国的窗口,因此,口译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形象。所以,口译员必须知晓并遵守基本的外交礼仪,相互尊重,不卑不亢,严格要求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为中外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作出重要贡献。在遇到有外国人侮辱祖国的情况,应对理直气壮的提出抗议,并予以纠正;在有中国人作出类似事情的时候,也应当直接予以批评。
8.8 其他。着装打扮要根据翻译场合而定。正式会谈要着正装,生产车间要衣着合体。其实更重要的事观察双方人员的着装,然后根据情况选择稍微低调一些的服饰。至于走着、站着或坐着的位置,则要仔细察看。一般情况站在双方中间,离双方各半米左右最为合适。另外一点,就是译员要明白谁说的话可以翻译,这就要求译员与雇佣方事先交谈清楚,以免造成误会。
9. 译员权利
9.1 建议权。译员并不仅仅是翻译,他是连接中外双方的桥梁,负担着填补中西文化差异这一沟壑的重任。译员深知中西方文化习俗,清楚各个国家民族的忌讳和喜好,因此译员可以就某些方面对雇主做适当的建议,比如送礼或者请客。
9.2 技术处理权。
9.2.1 过滤双方话语权。双方话语中往往带有鄙俗的口头禅,或者时不时说出的脏话,译员应当直接予以过滤不译。当然,当双方已无继续商谈的可能性,或者谈判已经彻底破裂,就令当别论了。
9.2.2 换角度描述权。有时讲话者一时气愤,说出一些有损双方关系的言语,此时译员可以直接换一种角度告知听众“he is angry about that”。
9.3 提议权。和建议不同,提议权给了译员一定的灵活空间。比如当双方谈话出现紧张氛围的时候,译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提议权,主动代表一方向另一方提议改变话题,搁置争议,适当缓和双方情绪。切记是主动提出,并没有雇佣方的授权,因此这个权利的使用应当谨慎,并且必须以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为前提。
10. 译员忌讳。
从事工程口译,有属于该职业的忌讳。
10.1做决定。译员只是传递双方话语信息,译员说出的话就代表着双方的意思,因此绝不可以自己做决定,。
10.2加入个人情感。译员在翻译双方话语时,要真真实实的反应讲话者的思想感情, 是褒是贬均应直接选用合适的词汇译出,万不可加入自己的情感喜好。
10.3 评论。译员不可以对双方人员做任何评论,如果有人询问,应当委婉拒绝。
10.4泄密。工程口译第一原则即为诚信,因为译员会接触到各种公司内部人员和文 件,难免会有一些外围人员趁机向译员刺探消息。保密性如何直接决定了译员工作生涯的长短。
11.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日趋完善的今天,工程口译人员与中国海外工程技术人员,在各行各业一起活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架起一座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工业全球化日益加深,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强大,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加,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专业工程口译人才。只要国家社会不断重视翻译人才培养,在政策和制度上予以重视和支持,教育界不断探索完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就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工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翻译通史》,马祖毅等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2
2. 《口译须知》,让.艾赫贝尔(瑞士)著,孙慧双 译,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82年5月第一版:1-2
3. 《英汉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仲伟合著:3-4